追求极致,双手创造神奇;精益求精,执着成就梦想;穿越时代的坚守,只为一颗传世的匠心。在烟台,有这样一群不平凡的劳动者,他们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齐鲁大工匠、烟台工匠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助力烟台加快冲刺GDP过万亿城市行列,今日起,推出大型融媒体栏目《烟台工匠》,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集中反映烟台工匠身上的匠心精神,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展现烟台工匠投身“万亿之城”主战场的风采。敬请关注。
4月20日上午,山东港口烟台港联合通用码头分公司44泊位,大型货轮穿梭不停,码头作业一派繁忙。
吊车司机梁洁一身红色工装,背后是蔚蓝的海港。他低着头,娴熟地操作着控制台上的方向盘和手柄,着箱、闭锁、拉升、落箱、开锁,吊钩从高空中缓缓下落,不到一分钟,一件货物的装卸便完成了。
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6年,凭借高超的操作技能,练就钢材起吊作业绝活,创造了单班次单台吊装吨袋3100包的装船纪录以及57秒完成12米钢材吊车装车作业等多项烟台港生产纪录。
货垛空间复杂,货物对位难是吊车司机在日常码垛作业中经常要面对的难题,练就精准的操作能力对安全高效达成目标十分必要。在港区流机队实训基地,梁洁向记者展示了他针对精准对位难题练就的技能绝活——“酒瓶插针”。
只见大型吊车轻舒长臂,吊钩上拴着一根细铁丝做的钩子,十余米外的地面上放置着一个玻璃酒瓶。
梁洁凝神屏息,不断的调整吊杆的幅度和起吊的高度,几番试探后,他捕捉到稍纵即逝的准确感觉,“叮铃铃”,细如银针的铁丝被稳稳地投到了玻璃酒瓶中。瓶口直径只有2厘米,银针直径只有1厘米,操作预留空间十分狭小。毫厘之间,非常考验操作者的精准定位能力、判断能力、对操作时机的把握能力及耐心和耐力。笃定的目光下,梁洁操作吊车将“针”吊入十几米外的啤酒瓶中,让在场工友拍手叫绝。
梁洁所操作的吊车被称为“轮胎式起重机”,主臂有18米长。驯服眼前的“巨兽”,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勤学苦练。
“对驾驶操作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作都要勤加练习,做到熟能生巧,这样才可以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吊装效率,降低无效油耗,让机械设备为生产创造最大价值。”梁洁说,每天收工,他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结合真实的操作一直在优化改进自己的操作动作,通俗地说就是“改错”,将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习惯性动作进行自我修正。
凭着做事有韧劲、善学习的劲头,在千百次的实践中,他总结出“一勾准”操作法,在“提前预判、起钩平稳、走钩匀速、对钩准确”四个关键环节量化操作标准,经测试,此法可提升作业效率15%以上。
练就绝活,离不开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对梁洁来说,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一毫一厘、追求极致”的标准,更是一种追求、一份心境。“熬得住艰辛、耐得住寂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工匠。”梁洁说。
每天开着吊车,重复着码垛、拆垛的工作,看似简单的操作的过程,却蕴含着技巧和智慧,让他忍不住探索、钻研。在单一狭小的操作空间内,他屏蔽耳边的噪声,与吊车共舞,仿佛“人机合一”,让他沉浸其中、乐在其中。
父亲曾告诉梁洁,“机械也有生命,只有善待它,它才会听你的话”。这句话他一直铭记在心里。
如手艺人对器物的雕琢与爱护,他每天坚持对机械设备做逐步检查和保养维修,悉心呵护。“吊车工作属于特种作业工种,对司机的日常操作检查和维护的要求很高。作业时,针对不同的货种,操作要求不一样,注意的安全事项也不一样。每天对机械设备的燃油、机油、轮胎气压等每一项环节的检查都至关重要。”梁洁对记者说,“你爱护吊车,吊车就会给你好的‘反馈’,带给你安全、顺畅的工作体验。”
把技术和匠心传承下去、让新鲜的血液沸腾起来,这是梁洁现在义无反顾想要做的事。
他不仅将机械维修保养经验毫不保留地分享给年轻司机,告诉他们怎样去查找故障、分析故障,处理问题,还积极带领创新工作室里的技术员、维修员开展工艺创新,进行技能培训和专业学习,把操作技巧倾囊相授,如今已带出30余名操作技术熟练的年轻司机。
梁洁,山东港口烟台港联合通用码头分公司吊车司机。“梁洁创新工作室”完成的科技成果《高货值散装货物灌装及精确计量系统研究》荣获2019年度中国港口协会三等奖;《铜精矿混配工艺系统烟台》荣获2020年度山东省港口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21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节省本金数百万元。梁洁本人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港口青年岗位能手”“全国交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今年更是被评为“烟台大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