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铁塔上“点”亮万家灯火

来源:bobo体育赛事网    发布时间:2023-12-27 02:24:26 admin

  东南网宁德5月1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 通讯员 薛晓秋)“嗒嗒嗒……”在柘荣县东源乡龟洋村一处人迹罕至的山坳里,远远就能听到马达的轰鸣声,偶尔路过的村民总能看到,小工具车运送着塔材,颠簸在碎石乱布的山道上。这里是晴川核电—榕城特双回500kV线路开断接入棠园变线点,记者来到这个施工点,由于再进去车子就不能开了,建设所用塔材都堆积于此,通过缆车运送到沿线塔基甚至更高更远的山里,眼前一座即将建好的铁塔已拔地而起。陈锦东就在这里,他是项目经理,入行34年,他从一名普通的送电工做起,曾参与30多条1000公里以上的输电线路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立过近千座高压输电线塔,获得福建省重点项目建设功臣、国网劳模、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一周前,这里还空无一物,现在一座重达63吨的高压输电线塔已立起……”陈锦东说。

  “如果按照正常速度,要十多天吧,一万多颗螺丝,近万块塔材,单是组装就要十天左右。大山里,运送塔材最能检验人的意志。”陈锦东说,矗立的铁塔都是由大小、长短不一的塔材组装而成。这些塔材,大多通过缆车或人力一点点运输到山上。虽然缆车运输这个办法在科技快速的提升的今天看起来比较“笨”,但在车辆难以通行的山里确是最实用的。

  “施工地点都在山里。像这里,运送塔材的林间小道是专门开辟出来的,坡陡不能修直路,只能修狭小的弯道,沿途灌木丛生,一根塔材要六七人合力才能抬起,还要有两个人在后面顶着。”

  运送塔材的艰难过程记者没看到,但在山路上,随处可见或深或浅的脚印,或许这就是塔材重量的另一种呈现。

  据了解,这条地形条件复杂、交通运输困难的线路上,一共要建设高压输电线万多吨。由于受去年突发疫情影响,项目进度已经滞后4个多月。今年1月,陈锦东被派来这里“救场”。

  前期沟通、打基础、立塔……在陈锦东的指挥下,18个立塔组循环流水作业,尽量缩短空档时间,以确保11月线路能够顺利投入使用。

  1987年,18岁的陈锦东成为一名送电工人。可他没想到,进行野外作业时,最让他头痛的不是爬上铁塔,而是快把自己“爬哭了”的山路。那时,年轻气盛的陈锦东怎么也不敢相信自身竟然追不上班组里老师傅们的脚程,总是被远远甩在身后。

  “高空作业最怕大风和打雷。”2006年夏天,在一个500千伏线路项目上,正在高空作业的陈锦东和同伴突遇暴雨。“当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我和同事悬在近百米的上空,胆战心惊。”

  “我有些恐高,不敢从高处往下看,让我登上铁塔,内心是拒绝的……”陈锦东说,“第一次爬高,我在铁塔下犹豫了许久,不敢往上爬。师傅撂下一句狠话,要么向上爬,要么地上爬!”

  “大地离我越来越远,天空离我慢慢的接近,好不容易登上横担,我双眼紧闭,死死抱住塔轴,说什么也不肯松开。”陈锦东说,这样的状态不知持续了多久,待他睁开眼睛,发现高处的景色却是如此动人,这让他的恐惧似乎有些减轻了。

  西湖—山峰220kVI、晋江—大园500kVI、仙游抽蓄—大园500kVI、浙北—福州1000kV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随着城市的发展,陈锦东建造的铁塔也从十几米上升到几十米甚至近百米。

  记者站在地上抬头仰望,80多米高的塔顶,几位工人已缩成几个小黑点。34年的“云端生活”没有让陈锦东感到枯燥,他在塔顶上看到了最美风景和万家灯火。

  在陈锦东的美好描述下,记者要求上铁塔,陈锦东反对:“80米高,光有胆量没有体力也是上不去的。”记者再三请求,陈锦东勉强同意,条件是必须听从指挥。

  “爬的时候绝对不能往下看,脚软了就停下来休息,如果觉得晕就闭会儿眼睛。上的时候,双手要抓紧塔材,左脚踩稳了才移动右脚,抬腿时注意别碰塔材,以免受伤,身体尽量放松,不然很快就全身无力了。”几位工人追着记者不断叮嘱。

  没爬上10米,记者就双腿发抖,立即死死抱住塔轴。休息的次数慢慢的变多,就这样爬爬停停,终于在27分钟后,记者爬到铁塔三分之一处,坐在横梁上,狼狈不堪,不敢再爬了。

  下塔后,陈锦东说:“现在还好,三伏天时,塔材发烫,如果徒手触塔材,可能会烫伤。工人必须穿厚厚的工作服,戴棉线手套才能工作。因为上塔困难,工人上一次就待好几个小时。夏天都是天蒙蒙亮就干活,中午避一会儿,下午干到天完全黑下来。”

  回忆起师傅的教诲,陈锦东仍历历在目。开始安全意识不强,有一次在塔上作业,他随手将用不上的小螺栓扔了下去,师傅非常生气,让他立即停下手头工作,下塔捡螺栓,这让他明白了安全无小事,一颗小小的螺栓也会酿成大事故。从那以后,陈锦东把“安全”融入工作的点滴之中。就这样,他逐渐进入角色,作业质量和速度不断的提高,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能手。

  2014年,在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中,他带领项目部员工奋战在长达9公里地势险峻、悬崖绝壁的“无人区”,参与制定“无人区修路实施工程的方案”“索道高空组塔专项实施工程的方案”“直升机吊运安全保障方案”等10多项方案,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

  “干这行,大家都是以项目部为家。”陈锦东的“家”从闽南漂到闽北,从内陆漂到海岛,从省内漂到省外。想回一趟自己的家,得掐着工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