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是杭州亚残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比赛及训练场馆,目前场馆转换工作已基本就位潮新闻客户端记者董旭明摄
再过3天,杭州第4届亚残运会即将开赛。竞赛场馆准备好了吗?是所有关心亚残运会的人关注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19个竞赛场馆中,有2个是亚残运会独立使用,其余17个场馆与亚运会共享,在亚运会比赛结束后进行转换。从10月8日杭州亚运会闭幕到10月19日杭州亚残运会开赛,留给赛事侧的“变身”时间仅有10天。
转换期要做的,最重要的包含搭设、安装为满足赛事需要而增设的无障碍设施,涉及的区域包括通行、观赛、颁奖礼仪、新闻发布、运动员休息室、运动员服务区等。目前,这些竞赛场馆内,符合国家标准的永久无障碍设施已经全部完成,并通过验收和测试体验。
杭州亚残运会共设射箭、田径等22个大项、564个小项。作为运动员的主战场,竞赛场馆要全方位、全流程、全领域切换到“亚残运模式”。
记者走进临平体育中心体育馆一探究竟。亚残运会期间,这里将承办坐式排球比赛。进入场馆后会发现,馆内设施已焕然一新,运行团队正在测试无障碍上落客平台。
“上落客是运动员抵达场馆后流线的第一步,要确保从这里开始,运动员在场馆内行动是没有障碍的。”场馆固定设施与无障碍主管付园庆介绍。
记者看到,平台由不锈钢打造,表面根据真实的情况铺设防滑胶条。平台坡度不大于1比12,残疾人运动员能轻松上下。接驳车辆抵达后,车辆无障碍踏板架将和平成“衔接”,让运动员能够“如履平地”般顺利上下车。
看似寻常的接驳,花费了很多心思。无障碍踏板架和平台之间的进深距离有着严格要求,进深太深,会影响轮椅回转半径,进深太短,会存在安全风险隐患。为此,运行团队将车轮和车位位置一一固定,确保车辆能够精确停靠。
运动员休息室的储物柜换成了“无门版”,配置了抽拉版衣架,方便残疾人运动员存取物品;淋浴室的门换成了浴帘,加装了扶手和淋浴凳。场馆还给卫生间装上了无需按键操作的全自动智能坐便器。
亚残运期间,部分竞赛场馆还承担了有盲人运动员参与的比赛。以承办田径比赛的黄龙体育中心为例,场馆在转换期增添了不少视障辅助设施。
黄龙体育中心场馆临时设施运维主任鹿艳介绍,场馆建设时就对盲道、无障碍电梯和无障碍卫生间进行过改造更新。这次转换工作期间,根据运动员的赛时运行流线,场馆还增加了临时盲道,尤其是在运动员的热身场地和运动员落车点之间,在通行路线上增设了盲道,便于他们顺利参加比赛。
在承办盲人足球比赛的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除了对运动员流线铺设盲道外,针对盲人运动员需求,场馆运行团队在4个运动员更衣室门口加装了盲文指示板,更衣柜上贴了盲文数字贴。
临平体育中心体育馆,工作人员测试无障碍上落客平台与接驳车辆“衔接”场馆供图
竞赛场地是场馆的核心。记者走访多个竞赛场馆后了解到,亚残运会竞赛场地的转换要考虑到残疾人比赛特点,在场地和器材调试上精益求精。
亚残运会期间,黄龙体育中心体育场将承办田径比赛,产生153个项目的金牌,是诞生金牌数最多的场馆。“从足球到田径,对场馆来说是跨项转换,相比足球,残疾人田径器材非常多元,要一一做好细分归类。”中心副主任张斌说。
张斌介绍,残疾人田径器材来源分为三类,有的来自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有的是从省市残疾人运动训练基地借来的,还有的需特殊定制。同一项目内,对应不同分级还有不一样的规格器材,涉及的器材数量较多。
金牌数量最多,意味着场馆颁奖仪式也最多。“赛时我们每天大约要给25个项目颁奖,每个颁奖流程预计在6分钟,每天仅颁奖就需要2个半小时。”张斌说,和亚运会颁奖台“直上直下”不同,亚残运会颁奖台在左右两边增设了坡道,拓展了领奖台宽度和长度,让行动不便的运动员能舒适地领奖。
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赛场周围,记者见到了特制的盲人足球场挡板。场馆新闻宣传主任胡俊威介绍,盲人足球运动员比赛时,要按规定佩戴遮光眼罩,确保完全隔绝视线,为此赛场特别设置了亚克力挡板,“这种材质不仅防撞,而且弹性较好,不容易受伤。”胡俊威说。
竞赛场地转换不仅要考虑到运动员,还要为观赛的残障人士提供贴心服务。例如,杭州体育馆在观众席位新增了2台无障碍升降台,让轮椅出行的观众也能方便自如地进入观众席观赛。
19个亚残运竞赛场馆中,浙江塘栖盲人门球基地门球馆和杭州文汇学校草地掷球场是独立竞赛场馆。记者来到门球馆时发现,门口的绿化变成了立体“彩化”,周边城市侧保障也已就位,处处释放着“我们准备好了”的信号。
门球馆场馆运行团队办公室主管何晓明介绍,目前场馆的景观布置已通过杭州亚残组委验收,安检口和售票亭等设施设备已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比赛器材和通用物资已全部到位,各类人员全部就位并全天在岗。
为迎接亚残运会到来,门球馆坚持高标准、高要求推进无障碍设施提升改造——从场馆门厅开始,通往每一个功能用房(休息室、医疗室等)及比赛场地的通道都设置了盲道;所有的门上都安装了自动感应的语音播报器,采用中英文双语播报,温馨提醒运动员和观众已进入某区域。
在杭州文汇学校草地掷球场,一支来自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的志愿者服务团队集结完毕。场馆运行团队志愿者领队郭军培介绍,志愿者服务团队共有284人,相比亚运赛事志愿者,他们所要承担的任务更为精细——
赛时,志愿者将成为“引路人”,辅助残障人士顺利通过安检,进入场馆;也是竞赛技术运行保障者,帮助运动员完成赛前分级;还是比赛讲解员,协助盲人讲解员介绍场馆和赛事;甚至还要化身“设备维修工”,在专业技师指导下提供轮椅等辅助器具的基本维修服务。
为了能够熟练掌握“十八般武艺”,从今年8月起,志愿者们就已开展多轮线上线下培训和测试赛演练。“10月15日全体志愿者再次进场培训,开展赛前礼仪进阶课程,包括竞赛项目知识、观众接待礼仪、消防安全和应急预案演练等,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在细节处的努力,彰显出杭州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郭军培说。
对于盲人运动员来说,导盲犬是他们最忠实的伙伴。比赛期间,如何安置这些“运动员的好朋友”?
浙江塘栖盲人门球基地门球馆在场馆的户外草坪上围出了导盲犬寄养区,并安排两名志愿者专门照护。
“在寄养时,志愿者会登记导盲犬的编号、品种、颜色和入圈时间等基础信息,并进行前期沟通,以便掌握每只导盲犬不同的习性与爱好特点。”浙江塘栖盲人门球基地门球馆运行团队办公室主管何晓明介绍,为了给导盲犬提供舒适的环境,场馆还搭建了遮阳棚,避免雨水和强光照晒,并提前与专业动物医院建立联系,对导盲犬的突发状况做预案。
“我们的寄养服务从早上8时开馆开始,一直到18时闭馆,也会结合实际需要调整运营时间,保障每只导盲犬安全回到主人身边。”何晓明介绍,“运动员在赛场上热血拼搏的时候,我们会在这片草地上照顾好他们的‘伙伴’,让他们更加安心。”
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工作人员向记者“剧透”,正式比赛期间可以在场馆内看到两名特殊“志愿者”——“电子导盲犬”小西和小湖。它们由西湖大学机器智能实验室研发,主要为场馆内的视障群体提供导航服务。
这两只“导盲犬”不仅把场馆地图铭记在“心”,还能“听懂”中英双语。盲人运动员和观众可以用语音告诉它们想去的地点。机器狗将凭借基于强化学习的决策、规划算法来规划最优路径,并在行进中结合高精度传感器和感知、控制算法带领盲人运动员和观众安全行走。
另外,“电子导盲犬”还贴心配备了导盲绳。可别小看这根绳子,里面同样有着满满的科技含量——当机器狗走得比人慢时,绳端传感器会告诉它走得快一些,避免盲人运动员和观众被撞到。
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场新闻宣传主任胡俊威介绍,对于场馆来说,引入“电子导盲犬”,不仅能顺利地把盲人运动员和观众带到目的地,而且随叫随到,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为盲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更高效细致的安全服务。
专业化的维修服务是残疾人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特有的保障工作。杭州文汇学校草地掷球场设置了轮椅维修站点,配备专业修东西的人和志愿者,在10月14日至10月28日期间提供辅助器具的免费维修服务。
场馆工作人员介绍,维修服务有一套专业系统,有需要的运动员能提前线上预约,或在工作人员协助下现场申请。维修技师会对维修内容做出判断,告知破坏程度、维修或更换的部件、预计修理时间等信息。在维修完成后站点还将提供跟踪服务。同时,维修点可以不要钱借用临时生活用轮椅和拐杖,满足维修期间运动员的辅助器具使用需求。
“对于肢体残疾运动员来说,轮椅、假肢和矫形器等辅助器具必不可少,其重要程度不亚于‘医护’工作。我们身后有一支专业的辅助器具维保团队,让运动员们能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比赛,争创佳绩。”场馆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