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个月的紧张施工,3月31日,博鳌乐城国际创新药械交流转换中心项目竣工。预计4月13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召开前,该中心将正式交付使用,届时将展出近千种国际创新药械产品,惠及广大患者。
博鳌乐城国际创新药械交流转换中心项目由博鳌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建设、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代管、海南海控中能建工程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承建,总建筑面积达2.52万平方米。
去年11月中旬项目破土动工,在不到150天的时间里,实现了从“零到整”的建设,堪称“博鳌速度”“乐城效率”。
走进展馆内部,抬头只见顶部钢丛林立。这些由钢结构预制件组成的钢框架,即是该项目的制胜法宝之一。
“工期只有150天,时间太紧了。”中建一局一公司海口城市公司经理李旺说,“为实现完美履约,我们最终选择了既节能环保又能缩短工期的装配式建造。”
“工人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将钢结构拼起来,既省时又环保。”中建一局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周郴茂向记者介绍道,这座展馆整体装配率高达70.97%,是海南省装配率最高的项目之一,“我从业近10年了,这是首次参与到这么高装配率的项目。”
据悉,装配式建筑是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建造“新方式”,其克服了传统建筑效率低、速度慢、周期长的缺点,“就这一个项目而言,采用装配式将现场施工工序减少了40%,所以工期被合理压缩了。”除了钢结构以外,项目大量使用的轻质隔墙、烤漆龙骨隔墙也全部由工厂预制,再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现场工人回忆,屋面由8个区域的钢框架组成,光是吊装就花费了不少的功夫,“首个吊装区域重达80吨,项目专门从湖南长沙调来了一台450吨的履带式吊车。”这也创造了当时海南建筑史上的一个记录——通过吊装完成的最重钢结构单体。
“这种大型作业对技术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周郴茂说,“展馆的整体长度为133米,而吊车的吊臂伸展长度就达108米,一旦作业倾斜角度超过0.4度就会触发警报。”经过人工+机械的完美对接,展馆屋面实现“毫米级”拼装精度。
近年来,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零审批”模式让国际创新药械交流转换中心项目尝到了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的“红利”。
“一般申领该类许可证至少需要58天,而该项目在提交符合申请要求的相关材料后,当场就拿到了许可证。”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蒙钟获说。
作为“永不落幕”国际创新药械展的“升级版”展台,“国际创新药械交流转换中心的落成,将为创新药械产品提供更充足的展示场地。”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顾刚表示,去年受限于场地条件,有大量跨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创新产品未能展出,“项目建成后,将变成全球先进药械市场与中国市场沟通的重要桥梁,其不仅是展示平台,未来也会成为交易买卖平台,成为科研转化的平台,成为医学培训基地。”
整座展馆分为一、二层及夹层,其中首层主要为药械展厅、城市展览厅,可设置至少52个展位;夹层主要为患者服务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商城;二层则是多功能中心,分为会议室、办公室等多种功能间。
不久的将来,国际创新药械交流转换中心项目将以点带面推动乐城先行区打造“四中心一通道”,助力实现琼海与国内外城市地区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互联。
岁末年终,回家过年是每一个在外奔波的人内心最大的期盼,然而今年,国际创新药械交流转换中心项目600余名建设者却主动选择在工地留守。
怎么可能不想家?周郴茂说,自去年11月进场,项目上大多数人都没回过一次家。“有1年多没抱过我女儿了,记得去年年初我离开家的时候她才1岁不到,连路都还不会走呢,但现在已经能隔着电子设备屏幕喊爸爸了。”提起女儿,周郴茂颇感愧疚,“她2岁的生日,我都是隔着屏幕给她唱的生日歌。”
“我们都是想在规定时间把工程干出来、干好,所以不计代价,不言得失。”接到建设任务后,李旺火速召集员工组建团队,在明知工期极度紧张、任务极其艰巨的情况下,却有不少人主动请缨,今年已经50出头的汪光余就是这里面一员。
作为项目现场经理,汪光余几乎就是生活在工地上。“总看他蹲在工地旁吃饭,手机铃声就没停过,有时候随意扒拉几口饭就又往点位赶去了。”一名施工员向记者说道。
大年三十,汪光余匆匆地给家里人打了个电话,就又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高峰建设期,项目工地有700余名工人、上百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20余个工种工序相互穿插、紧密衔接,一刻都马虎不得。”
国际创新药械交流转换中心项目的竣工,又即将开启“永不落幕”国际医疗科学技术创新平台的使命与担当。目前已有60余家国际药械厂商报名参展,数量远超一期的25家,预计参加展览的国际创新药械产品将达到近千种,其中未在国内上市的特许药械就有五六百种。(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覃爱琳)